豪華郵輪今后有望上海制造,十三五主打品牌
發布時間:2016-01-07
來源:遠洋船員 瀏覽:2993次
據《勞動報》報道,毫無疑問,經過多年發展,上海郵輪母港已初具規模。據《2014中國郵輪發展報告》顯示,上海郵輪產業在全國處于龍頭地位,占據了中國郵輪市場的半壁江山,上海郵輪母港已經超過紐約,成為全球排名前8位的世界級郵輪母港。與此同時,郵輪旅游合同的推廣使用,也規范了井噴式發展的旅游市場。
如果說“十二五”期間,上海郵輪打好了服務牌,那么“十三五”期間,如何讓郵輪業全產業鏈全面開花成了首要問題。據悉,“十三五”期間,上海郵輪將以國產豪華郵輪建造為抓手,并在吳淞口郵輪港新建碼頭,屆時,四船同靠的景象或成為常態。
靠泊總量年年突破
一組數字或許能凸顯出上海郵輪發展的勢頭: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為例,2013年,郵輪港運營僅第二年,就接靠郵輪127艘次,接待出入境游客近 63萬人次;到了2014年,數字又幾乎翻了一番,共接靠郵輪216艘次,接待出入境游客逾100萬人次。其中,母港郵輪艘次和接待游客人數分別約占全國的56%和70%,成為亞洲接待游客人數最多的郵輪母港。
2015年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。今年,吳淞口郵輪港預計全年將接靠郵輪280艘次,預計接待游客180萬人次,鞏固了亞洲最大郵輪母港和全球第八大郵輪母港地位。
一系列熟悉的名字或許更能讓市民感受到郵輪港的變化:2010年4月27日,11.6萬噸“鉆石公主號”郵輪成功試靠,讓國際郵輪走入了大眾的視線。近年來,皇家加勒比、歌詩達、公主郵輪相繼來滬。今年,中國首個環球郵輪航線在滬啟航,世界最新的“皇家加勒比·海洋量子號”也在上海首航,充分凸顯了上海郵輪港的影響力。
郵輪旅游行業更規范
郵輪港發展迅猛的同時,郵輪旅游也呈快速增長態勢,并愈加規范。針對郵輪旅游受天氣影響較大,游客可能會采取罷船等過激措施維權的現象,《上海市郵輪旅游合同示范文本(2015版)》于去年9月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使用,維護了游客、旅行社的合法權益。
記者了解到,郵輪旅游中,因天氣等不可抗力因素導致行程延誤、靠港時間縮短甚至取消的情況屢見不鮮,游客有時會采取過激措施要求船方或旅行社賠償,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。因此,合同約定,當發生延誤或不能靠港等情況時,旅行社應當及時向游客發布信息,告知具體解決方案。其次,對行程前發生不可抗力的,游客在合同中可選擇繼續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。
“郵輪合同明確了游客、船方和旅行社三方的風險承擔責任。今后,發生問題時,不必再單靠‘國際慣例’解決,而是可以依照簽訂的合同,按照公平原則共同承擔損失。”業內人士指出,郵輪旅游合同的推出,規范了郵輪旅游,維護了郵輪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“十三五”主打研發牌
專家分析認為,預計到2020年和2030年,中國的郵輪旅客將分別達到450萬人次和1750萬人次,成為全球最大的郵輪市場之一。而未來15至20 年,中國郵輪市場對豪華郵輪的年均需求在5艘左右。對此,業內人士指出,“十二五”是中國郵輪業的奠基階段,拼的是郵輪旅游競爭力;而“十三五”則是中國郵輪業規模化發展的盛宴階段,拼的是郵輪產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記者了解到,長期以來,豪華郵輪建造一直由意大利、德國等歐洲船廠主導,年產量僅8艘左右。目前,全球大型郵輪每年淘汰更新需求約7艘,新增需求約6艘,合計13艘,產能嚴重不足。為此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船廠將集中力量突破豪華郵輪建造技術。據悉,外高橋(24.060, 0.25, 1.05%)船廠將與意大利船廠簽署合作協議,預計于2017年啟動國產豪華郵輪的建造,2020年前交付給運營方。
另一方面,上海郵輪港也在逐步推進中。據悉,郵輪港后續工程將新建2個碼頭以及平臺、引橋、客運大樓及廊道,擴建后,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岸線總長度將在目前774米的基礎上延伸至1600米,形成4個大型郵輪泊位。據透露,整體工程計劃于2016年底完成竣工驗收,2017年正式投入運營,屆時,四船同靠將成為常態。